亚洲香蕉午夜国产理论电影_国产欧美视频在线播放_小早川怜子亚洲重口味_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午夜主播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location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動態(tài) > 傳媒掃描
left
新聞動態(tài)
傳媒掃描

【昆明信息港】中外聯(lián)合科考記錄近萬物種 超過150種是新的

文章來源:春城晚報  |  發(fā)布時間:2017-12-11  |  作者:楊質(zhì)高  |  瀏覽次數(shù):  |  【打印】 【關(guān)閉

 

  葡萄石豆蘭、八莫豆腐柴、紅崗異齒鰋、陸生緬甸跳鉤蝦……你知道這是啥嗎~ 

 

  翠綠山水間,藏著豐富的物種。蔡石拍/攝 

  自2015年8月中國科學院東南亞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簡稱“東南亞中心”)成立以來,中緬聯(lián)合野外生物多樣性考察活動已開展了5次,記錄和采集物種已達近萬種,發(fā)表兩棲爬行類、魚類、蜘蛛、蘭科、秋海棠科、樟科、天南星科等150多種新生物種,植物新屬兩個,陸續(xù)還會有更多成果發(fā)表。

 

  野外烘烤標本 通訊員黃述銀/攝 

 

  路邊用餐 通訊員黃述銀/攝 

  東南亞中心是境外機構(gòu),由中國科學院國際合作局主管,依托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組織、建設(shè)、運行和管理。

 

  安裝紅外相機 宋亮/攝 

  中心屬于研究與教育型院屬境外機構(gòu),將集科研、教育、智庫三位于一體,是面向整個東南亞國家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海外科教中心。自成立以來,已建成4個核心研究團隊和48個國際合作項目,項目范圍覆蓋緬甸、老撾、越南、泰國等多個東南亞國家。

   ◆科考成果◆ 

      水生生物:發(fā)現(xiàn)4個魚類新種 

  2014年底,在緬甸進行了第一次魚類資源調(diào)查。在進行的5次考察中,每次采集的標本都在一兩千號左右。東南亞中心水生生物多樣性研究組組長、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陳小勇說:“每次考察都在一個月左右,而且有的地方只是粗略過一遍,就能抓到很多東西,說明緬甸生物多樣性非常豐富。”這幾天第六次聯(lián)合科考正在進行。

 

  紅崗異齒鰋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 供圖 

  目前,已發(fā)表紅崗異齒鰋、羅城高原鰍、西疇高原鰍、高黎貢鰋等4個魚類新種,發(fā)現(xiàn)-沈氏洞鏢水蚤一新屬新種,緬甸新紀錄種有5個。在緬甸采集的標本中還有好幾個新種,也將漸次發(fā)表。

 

  考察途中 通訊員黃述銀/攝 

  蜘蛛:發(fā)現(xiàn)290個新種 

  東南亞中心項目組“東南亞洞穴無脊椎動物的分類、起源與保護”,在動物研究所李樞強研究員的帶領(lǐng)下,對東南亞地區(qū)蜘蛛種類進行了多次野外調(diào)查,近兩年中,合計發(fā)表13新屬290新種。

  幽靈蛛科蜘蛛生活在室內(nèi)墻角、屋頂?shù)劝堤?,常被作為家居蜘蛛,物種多樣性受到低估。近年來,蜘蛛分類學者認識到幽靈蛛在野外也是一種常見的蜘蛛。

 

  舌突蛙-喜馬拉雅地區(qū)亞洲角蛙科新支系 通訊員王凱/攝 

      兩爬:鑒定22個種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所研究員車靜帶領(lǐng)的團隊,主要負責泰國中、北部兩棲類多樣性及代表物種的資源挖掘。針對兩棲類的調(diào)查,已收集838份樣品,共鑒定出5個科11個屬的22個種(4個疑似新種)。

  中國、泰國、緬甸新增兩棲類新科記錄——亞洲角蛙科,將亞洲角蛙科物種的分布范圍擴大至其北限-雅魯藏布江大拐彎處。

 

  野外搭棚 通訊員李仁/攝 

 

  整理標本 通訊員李仁/攝 

      民族醫(yī)藥:記錄采集100多種藥用植物 

  東南亞中心傳統(tǒng)醫(yī)藥與民族植物學研究組,在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所楊雪飛副研究員的帶領(lǐng)下,從2015年至今,完成了3次野外考察,涉及2個大型藥材貿(mào)易市場。20多個傳統(tǒng)集市及其周邊生境和社區(qū)。記錄和采集野生和半栽培蔬菜90余種,藥用植物資源100多種。

  葡萄貝母蘭近照 金效華/攝 

      植物:發(fā)現(xiàn)植物新種13個 

  在2014-2017年中緬聯(lián)合科考中,對緬北地區(qū)野生植物的多樣性研究不斷獲得新進展。采集了大量植物標本,發(fā)現(xiàn)八莫豆腐柴、盈江暗羅、葡萄石豆蘭、葡萄貝母蘭、腺苞石海椒、墨脫角盤蘭等13個新種,后續(xù)疑似新種經(jīng)鑒定將陸續(xù)發(fā)表。

  為了紀念東南亞中心對緬甸北部生物多樣性研究的大力支持,將其中一種以該研究機構(gòu)英文名稱縮寫CAS-SEABRI來命名,燕尾鳳仙花(Impatiens casseabriae)。

 

  紅胸山鷓鴣  Myint Kyaw拍攝 

 

  楔尾伯勞 Myint Kyaw拍攝 

     鳥類:記錄鳥類319種 

  2015年12月至2017年5月,科研人員在緬北克欽邦葡萄縣開展了4次大規(guī)模野外科考活動。采用樣點調(diào)查和安置紅外相機獲取緬北鳥類多樣性信息,共調(diào)查了304個樣點,記錄到鳥類319種,包括兩種緬甸新紀錄種紅胸山鷓鴣和楔尾伯勞, 鵯科、畫眉科、鳩鴿科、雉科是記錄最多的鳥群。葡萄地區(qū)的鳥類區(qū)系比較復(fù)雜,除了與東南亞等地的鳥類組成相近之外,在1000米以上,鳥類的組成更接近喜馬拉雅山系中的類群,與我國的高黎貢非常類似。(記者 楊質(zhì)高)

  《昆明信息港》(2017年12月11日)

  來源:http://ccwb.yunnan.cn/html/2017-12/11/content_1192110.htm?div=-1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備05000394號
地址:中國云南省昆明市藍黑路132號  郵政編碼:650201    點擊這里聯(lián)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