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動態(tài)
|
傳媒掃描
近日,深圳皇崗海關連續(xù)查獲5宗攜帶“無刺仙人掌”銀冠玉入境案件。據(jù)深圳海關通報,多肉植物銀冠玉含有致幻生物堿,可令人產(chǎn)生幻覺、精神混亂,甚至威脅生命。于是網(wǎng)上開始流傳“多肉植物會致幻,千萬不要養(yǎng)了”的消息。這對喜愛“多肉”的朋友來說,無疑是個致命打擊。 那么,我們到底還能不能愉快地種“多肉”了呢?是所有“多肉”都有毒性還是只有一部分多肉植物具有毒性呢?為此,記者走訪了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專家。 人們常說的多肉植物,在植物界不是指單一的某個科屬類群,而是對莖或葉的營養(yǎng)器官具有肥厚多汁特點的一類植物的統(tǒng)稱。據(jù)統(tǒng)計,常見的多肉植物至少來自25個科,如蘿藦科、仙人掌科、番杏科、景天科等,全世界各種多肉植物近1萬種。由于“多肉”在植物界中的來源復雜多樣,因此不可以偏概全地對其作概述。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標本館工程師上官法智長期以來關注植物及其毒性的研究。他告訴記者,深圳皇崗海關截獲的銀冠玉,是仙人掌科烏羽玉屬植物,原產(chǎn)于北美洲西部。此屬植物含有名為“墨斯卡靈”的生物堿,因此也被多肉愛好者稱為毒仙人掌。服用這種生物堿后,會短暫影響人的聽覺、視覺感受,從而產(chǎn)生幻覺,是一種植物類致幻毒品,過量或者長期攝入的確具有極大風險。 除了銀冠玉外,還有一些科屬的多肉植物具有潛在的毒性風險,也須引起注意。比如,大戟科大部分多肉植物的白色汁液有毒,如麒麟掌、布紋球、龍骨、光棍樹等莖葉中的白色汁液會讓皮膚出現(xiàn)紅腫、瘙癢等過敏癥狀。 而蘿藦科的多肉植物一般也不好惹,它們的白色乳汁常有毒,不宜食用。此外在龍舌蘭科、景天科和仙人掌科植物中,有部分物種的汁液、毛刺,會引發(fā)皮膚瘙癢、皮炎和一些過敏癥狀。 但是即便如此,人們也無需對多肉植物有過多擔心,上官法智強調(diào),有毒多肉植物只是“小眾”,并且其毒性物質(zhì)多數(shù)屬于生物堿類,并不具有揮發(fā)性,只要不入口,一般不會有健康風險。如果皮膚不小心接觸到植物汁液,及時用清水清洗即可。一些可能造成健康風險的多肉植物,則須遠離小孩和寵物,以免誤食。 上官法智和郗望也提醒,消費者在選購多肉植物時,應當盡可能到正規(guī)商家和大型專業(yè)花卉市場購買,不可“海淘”多肉植物活體和種子。 《鄂爾多斯晚報》(2018年5月17日 WB13版) 來源:http://www.ordosnews.com/http_epaper.tianjiaonews.com/ordoswb/html/2018-05/17/content_481102.htm |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備05000394號】
地址:中國云南省昆明市藍黑路132號 郵政編碼:650201
點擊這里聯(lián)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