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動態(tài)
|
傳媒掃描
腫柄菊 最新調查顯示,云南省外來入侵物種共有441種4變種(植物321種4變種、動物120種)。 5月22日是聯(lián)合國確定的“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今年的主題是“我們的生物多樣性,我們的食物,我們的健康”。所謂生物多樣性是指生物(動物、植物、微生物)與環(huán)境形成的生態(tài)復合體以及與此相關的各種生態(tài)過程的總和,包括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基因多樣性。 5月21日,結合開展5·22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專題宣傳活動,云南省生態(tài)環(huán)境廳聯(lián)合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發(fā)布了《云南省外來入侵物種名錄(2019版)》(以下簡稱《名錄》)。
喜旱蓮子草 云南成外來物種入侵“重災區(qū)” 云南省生態(tài)環(huán)境廳副廳長高正文說,云南地處中國西南高原地帶,特殊的地理位置,復雜的地形地貌,獨特多樣的氣候環(huán)境,為不同生境需求的動植物提供了多樣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孕育了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同時,云南與緬甸、老撾、越南接壤,邊境線長4060公里,涵蓋從熱帶到寒帶各種生態(tài)系統(tǒng)類型,對外交流和進出口貿易歷史悠久,邊境地區(qū)人類活動頻繁,對云南的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和植被的干擾較大,使得云南成為我國外來物種入侵的“重災區(qū)”。
大薸 據馬金雙和李惠茹2018年編寫的《中國外來入侵植物名錄》記載,云南有外來入侵植物300余種。原環(huán)境保護部聯(lián)合中國科學院發(fā)布的《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第一批至第四批),已查明云南有紫莖澤蘭、飛機草、薇甘菊、鳳眼蓮、非洲大蝸牛、克氏原螯蝦、福壽螺、尼羅羅非魚、巴西龜等入侵物種49種,占名單總數(71種)的69%。這些研究成果為我省開展外來入侵物種防控提供了很好的依據。但是,仍存在調查不充分,數據不全、不準確等問題。 云南外來入侵物種 為系統(tǒng)評估云南省外來入侵物種種類及其危害,云南省生態(tài)環(huán)境廳和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等單位參照國家的評估方法組織編制了《云南省外來入侵物種名錄(2019版)》,并經國內外相關分類學專家審定。《名錄》共記錄云南省外來入侵物種441種4變種(植物321種4變種、動物120種),其中: Ⅰ級惡性入侵類: 33種 (植物31種,動物2種) 如紫莖澤蘭、飛機草、微甘菊、腫柄菊、鳳眼藍(水葫蘆)、褐云瑪瑙螺、小管福壽螺等。 Ⅱ級嚴重入侵類: 82種 (植物42種,動物40種) 如仙人掌、巴西含羞草、野茼蒿、美洲大蠊(蟑螂)、草地貪夜蛾、紅火蟻、克氏原螯蝦(小龍蝦)、大銀魚、牛蛙、紅耳龜等。 Ⅲ級局部入侵類: 99種2變種 (植物48種2變種,動物51種) 如山扁豆、牛茄子、北美車前、象草、雙穗雀稗、馬鈴薯塊莖蛾、米扁蟲、莫桑比克羅非魚、大鍔龜等; Ⅳ級一般入侵類: 68種 (植物57種,動物11種) 如波斯菊、大麻、紫茉莉、西番蓮、苦苣菜、萬壽菊、咖啡豆象等; Ⅴ級有待觀察類: 159種2變種 (植物143種2變種,動物16種) 如蕎麥、合歡草、鳳仙花、藍桉、灰喜鵲、麝鼠等。 相比《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第1-4批)記載的云南外來入侵物種71種來說,已有大幅增長。 什么是外來入侵物種? 外來入侵物種是指在當地的自然或者半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可能或者已經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生產或者生活造成明顯損害或者不利影響的外來物種。
紫莖澤蘭 最近,聯(lián)合國發(fā)布的《生物多樣性和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全球評估報告》指出,1970年以來每個國家入侵的外來物種數量增加了約70%,外來物種入侵已成為過去50年對全球生態(tài)系統(tǒng)產生嚴重影響的五大因素之一,而被關注、重視和防治程度又往往低于棲息地破壞、過度捕撈、氣候變化和環(huán)境污染等其他因素。 外來入侵物種的六大危害 全球100萬種動植物面臨滅絕威脅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所長孫航說,外來入侵植物的危害程度表現(xiàn)在幾方面: 對種植業(yè)的危害,如黑麥草影響作物生長; 對畜牧業(yè)的危害,如垂序商陸全株有毒; 對人類健康的危害,如豚草引起過敏反應; 對倉儲業(yè)的危害,如煙草甲啃食儲存的糧食; 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危害,如腫柄菊影響景觀; 對生物多樣性的危害,如藍桉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長。
法老小家蟻 比如Ⅱ級嚴重入侵類草地貪夜蛾。草地貪夜蛾原產于美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是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預警的重要農業(yè)害蟲。該蟲晝伏夜出,繁殖力強,成蟲可單次順風飛行上百公里,尤其喜食禾本科植物,最常危害廣泛栽培的玉米、水稻,同時還危害煙草、番茄、馬鈴薯、棉花、甘蔗、大豆、高粱和牧草等經濟作物,玉米苗期受害會減產10%~25%,嚴重的甚至絕收。
松墨天牛 全球100萬種動植物面臨滅絕威脅 據《農民日報》報道,2019年1月,云南德宏首次發(fā)現(xiàn)草地貪夜蛾;4月份后,隨著華南地區(qū)春玉米種植和天氣轉暖,在我國南方玉米區(qū)迅速擴散;截至5月8日,已有云南、廣西、貴州、廣東、湖南、海南、福建、浙江、湖北、四川、江西11個省(區(qū))52個州(市)、230個縣(市、區(qū))查見玉米受害,發(fā)生面積101.68萬畝。對此,農業(yè)農村部門高度重視,及時開展加密監(jiān)測預警,嚴格屬地防控。
食蚊魚 生物多樣性直接為人類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也為農業(yè)發(fā)展提供了必需的種質資源。 但是,隨著全球人口的劇增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為了解決食物和健康問題,人們通過砍伐森林、占用草原和濕地等生態(tài)環(huán)境來擴大種植面積,通過育種、品種改良來改善農作物和家畜品質,通過施用大量的化肥、農藥來增產穩(wěn)產,通過改進栽培方式如農膜、大棚等技術甚至轉基因來提高糧食產量,通過生產藥品、保健品來治療疾病或改善健康。這些方法和技術,在給人類帶來福祉的同時,也給自然界帶來了大麻煩。 5月6日,聯(lián)合國報告指出,目前約有100萬種動植物物種面臨滅絕威脅,其中許多物種有可能在未來幾十年內滅絕。當前物種滅絕的速度比過去1000萬年的平均值高出成百上千倍,而且正在加速。生物多樣性的銳減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糧食和健康安全。 它們從哪兒來? 云南省的外來入侵物種,有一半來自于美洲、歐洲、熱帶亞洲、中亞、西亞及地中海地區(qū)、非洲、澳洲及國內其他省區(qū),其中對經濟發(fā)展和生態(tài)環(huán)境影響程度較大的惡性和嚴重入侵類有115種,占26.1%。
鳳眼藍 外來物種主要通過三種途徑入侵: 自然擴散,如紫莖澤蘭隨公路沿線擴散進入云南境內; 無意引入,如美洲大蠊(蟑螂)隨進出口商品貿易帶入; 有意引入,如馬纓丹作為觀賞植物引進、銀魚因水產養(yǎng)殖而引入。 該怎么來如何防控? 目前,主要通過物理、化學、生物以及綜合治理方法來防治外來入侵物種。 目前常用的防治外來入侵物種的方法有: 人工防治,依靠人力或機械設備清除; 化學防除,用化學除草劑防除; 生物或天敵防治,利用致病微生物、真菌、植物病毒等控制外來入侵物種的種群密度; 綜合治理,將生物、化學、人工、管理等單項技術融合起來,發(fā)揮各自優(yōu)勢、彌補各自不足。
落葵薯 相關新聞 《生物多樣性公約》大會明年在昆舉辦 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是保護人類的家園,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據云南省生態(tài)環(huán)境廳副廳長高正文介紹,下一步云南將切實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觀測和評估,制定《云南省生物多樣性白皮書》;建立健全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加強珍稀瀕危和特有物種拯救、恢復和保護;加強種質資源保護,積極推動生物資源可持續(xù)利用。 云南省還將認真籌備聯(lián)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渡锒鄻有怨s》是一項保護地球生物資源的國際公約,于1993年12月29日生效,目前共有締約方國家和地區(qū)196個,我國于1992年6月11日簽署公約,是最早簽署和批準公約的國家之一。 《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將于2020年在昆明舉辦。此次締約方大會是一次重要的主場外交活動,是集中體現(xiàn)我國在生物多樣性領域國際領導力、影響力和吸引力的重要平臺,將確定未來十年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目標與路線圖。 結合舉辦COP15的機會,將把云南在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態(tài)文明建設方面取得的經驗和成果展示出來。 ?。ㄩ_屏新聞 2019年5月21日) 來源:https://appkp.ccwb.cn/news/201905/20190521105703TZ93R6.html?from=timeline |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備05000394號】
地址:中國云南省昆明市藍黑路132號 郵政編碼:650201
點擊這里聯(lián)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