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動態(tài)
|
傳媒掃描
【開屏新聞】近期云南已有多人身亡!還要說多少遍,才能管得住你們的嘴! 文章來源:開屏新聞 | 發(fā)布時間:2019-07-02 | 作者:楊質高 | 瀏覽次數(shù): | 【打印】 【關閉】 7名緬甸籍務工人員誤食“白毒傘”中毒、德宏盈江一家四口吃了鵝膏菌中毒死亡……近段時間,野生菌大量上市,又到了云南人的“生死關頭”了。 近日,春城晚報-開屏新聞記者來到位于官渡區(qū)的云南木水花野生菌交易市場,看到市場非常熱鬧。相比一個多月前,賣野生菌的人很多了,松露、松茸、雞樅、青頭菌、牛肝菌等已經很多了。
木水花野生菌批發(fā)交易中心總經理成愛麗說,這幾天云南很多地方都下雨,野生菌已經躲起來了,每天有個100多噸,以牛肝菌類為主。之前緬甸、文山的雞樅都發(fā)過來,這幾天變少了,大理和麗江的還沒有出來。菌子的價格每天也不一,量多就便宜些。
“用過去傳說中的一些方法識別有毒還是無毒蘑菇是極不可靠的?!?/span>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食用菌專家楊祝良說,“這是因為自然界中蘑菇的種類太多了,想用幾種簡單的方法來識別是不可能的。
劇毒菌“白羅傘” 全世界毒菌估計有1000種以上,我國有400多種。由于一些野生食用菌和毒菌之間形態(tài)非常相似,憑肉眼、依靠經驗很難做到完全分辨清楚。在邊遠地區(qū),采集野生菌,辨別有毒無毒全憑傳統(tǒng)經驗,更有甚者盲從經驗、不信科學、有的竟然聲稱“菌子不敢毒我”。事實上,民間鑒別毒菌的“偏方”十有八九是不可靠的,盲從經驗十分危險!毒菌中毒“沒商量”。
劇毒菌“黃羅傘” 楊祝良說,雖然不能用傳說、常識區(qū)分有毒菌和無毒菌,但卻可以用很簡單的辦法區(qū)分劇毒菌。“‘頭上帶帽,腰間系裙,腳上穿靴?!瑫r有這三個特征的蘑菇大多是極毒的,建議大家千萬不要吃這類蘑菇,這樣就可以避免所有蘑菇中毒事件中50-70%的死亡。”
劇毒菌——裂皮鵝膏 總的說來,市民自己不要隨便去野外的林子里采蘑菇。市場上銷售的蘑菇相對來說是比較安全的,因為這些蘑菇都是經過好幾道篩選,所以相對來說比較安全。另外,在加工的時候,牛肝菌的加工時間要長一點,如果時間短的話也可能發(fā)生中毒。 吃菌后要注意這些癥狀 云南省第一人民醫(yī)院急診內科主治醫(yī)師韓斌說,從歷年情況來看,在整個食菌季節(jié),因食用普通微毒菌中毒被收治患者的大概會有100多人次;食用劇毒菌的患者,大部分是從州市轉上來,每年多少不一,大概有幾十人左右,這樣的病人死亡率特別高。
他說,如果吃了有毒菌,短的十多分鐘,長的數(shù)小時到十幾小時就會出現(xiàn)相應的癥狀。首先,比較多見是引起胃腸道方面的問題,如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其次在昆明地區(qū)就是昆明人常說的“看到小人人”,也就是出現(xiàn)幻覺和精神癥狀。嚴重的中毒會出現(xiàn)腰痛、小便像醬油色等癥狀;甚至有的人會出現(xiàn)在嘔吐腹瀉癥狀消失后,突然的皮膚、鞏膜變黃,那就要懷疑中毒時肝細胞壞死型了;最后比較少見的光過敏型中毒,會導致全身起皮疹。
如果已經出現(xiàn)相關癥狀,并且虛弱無法行走,或者覺得病情嚴重,就要撥打120急救電話。吃菌后6小時內出現(xiàn)中毒癥狀,還在胃排空的時間窗內,可以采取催吐的方法促進毒物排出。但是,如果中毒的同伴或者家人已經意識不清,就不能催吐、喂水了,很容易造成誤吸甚至窒息。另外,千萬不要忘記,如果懷疑中毒,不要忘了把還剩下的未加工菌類、食物殘渣、嘔吐物等帶到醫(yī)院,可以進行相應的鑒定,確定是哪種毒菌引起的,從而幫助診斷和治療。 這些傳言不可信
傳言1:顏色鮮艷者、菌蓋上有疣突者有毒。 真相:菌子的顏色和毒性沒有關系,可以吃的菌子里也有不少顏色鮮艷的,如紅汁乳菇、紅黃鵝膏、喇叭菌等。 紅黃鵝膏也叫雞蛋菌,炒的時候有一股雞蛋的香味。菌蓋中心有明顯鈍凸,呈傘形至近平展的傘形,邊緣橙黃色,中心橙紅色,邊緣有明顯長條紋,蓋表光滑,濕時粘,偶爾有黃色菌幕殘片。 喇叭菌,也叫金黃喇叭菌,一聽名字就知道是外表鮮艷的菌子了。在滇西保山、騰沖等地很常見,可以食用。 傳言2:不生蛆、不生蟲的有毒;蟲子會吃的就是無毒的。 真相:這個說法并不準確,這和菌子的生長期有一定關系。菌子到了成熟期,會自然散發(fā)出香味,從而吸引昆蟲來取食。有些菌子有毒,但也會有蟲子來吃,如白鵝膏,蟲子吃完后不會立即中毒死亡,它的毒性具有延時性。蘑菇上有蟲子吃過的痕跡,人們不知道誤食后,一樣會中毒。 同一種蘑菇很可能是“彼之砒霜,我之蜜糖”。如紅絨蓋牛肝菌,對果蠅是劇毒,但人卻可以吃。
傳言3:可食用的無毒菌子多生長在清潔的草地、松樹或櫟樹上,有毒菌往往生長在陰暗、潮濕的地方。 真相:這個完全沒有道理,是一種經驗之談,例如,鬼傘菌就生長在草原、曠地,有動物糞便的肥沃地上,但這種菌子是有毒的。 大名鼎鼎的頭號毒菇殺手——致命白毒傘,這種白毒傘就和一種櫟樹共生。有毒的小豹斑鵝膏就常生長在松樹林中或松櫟混交林中。 傳言4:有鱗片、黏液、菌托和菌環(huán)的菌子是有毒的。 真相:有黏液的菌子種類雖然很少,比如粘蓋奧德蘑,它表面有一層透明的、厚厚的黏液,但卻是可以吃的。再如乳牛肝菌,新鮮的時候表面也會有黏液,很粘滑卻可食用,所以不能一概而論。 傳言5:煮時銀器、大蒜、米飯變黑的有毒。 真相:銀器、銀針試毒,在很多國產電影、電視中經常出現(xiàn),似乎是一種極其靈驗的驗毒方法。銀器驗毒的原理,是銀與硫化物反應生成黑色的硫化銀。古代提煉的砒霜純度不高,伴有少量硫和硫化物,用銀器有可能驗出。但是,所有毒蘑菇都不含硫或硫化物,不會讓銀器變黑。至于讓大米、大蒜變黑的說法,沒有任何證據。 與大蒜同煮可以解毒的說法危害更大。有些蘑菇的毒素可以經過一定的煮、炒后被破壞,但也有的毒素特別耐煮。鵝膏所含的毒素可分為毒傘素、鵝膏毒肽和鬼筆毒肽三種,化學性質穩(wěn)定,耐高溫、耐干燥和耐酸堿。劇毒鵝膏用高壓鍋煮一天,毒素也不會被破壞。 ?。ù撼峭韴罂蛻舳?開屏新聞 2019年7月1日) 來源:https://appkp.ccwb.cn/news/201907/201907011338515ZKYMZ.html |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備05000394號】
地址:中國云南省昆明市藍黑路132號 郵政編碼:650201
點擊這里聯(lián)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