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動態(tài)
|
傳媒掃描
10月14日,云南昆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園的“扶荔宮”生物多樣性體驗園外觀。中青報·中青網(wǎng)記者 李雋輝/攝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昆明10月14日電(中青報·中青網(wǎng)記者 張文凌 李雋輝)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園的“扶荔宮”生物多樣性體驗園,是此次《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以下簡稱“COP15”)生物多樣性室外展覽展示項目之一。10月14日,記者們和參加COP15的相關(guān)人員來到這里參觀體驗。 “扶荔宮”是世界上最早有文字記載的溫室。漢武帝時期(公元前111年)曾建于上林苑中,用于栽種南方佳果和奇花異木,以種有荔枝而得名。1986年,我國著名植物學家吳征鎰院士借用此典故為這所新建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園的溫室群命名為“扶荔宮”。 以 “扶荔宮”溫室群為核心的COP15大會生物多樣性體驗園包含了主體溫室、蘭花館、食蟲植物館、隱花植物館、草木百兼館,保存特色植物2500余種,展示了云南“植物王國”豐富的物種多樣性和別具特色的生態(tài)景觀,是云南科學內(nèi)涵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研究、保護與科學教育基地。
10月14日,云南昆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園的“扶荔宮”生物多樣性體驗園,蕨類植物展館內(nèi)的大葉黑桫欏。中青報·中青網(wǎng)記者 李雋輝/攝
10月14日,云南昆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園的“扶荔宮”生物多樣性體驗園,展館內(nèi)的地衣、苔蘚植物。為了保證館內(nèi)熱帶植物的濕度,周圍不斷有加濕的噴霧噴出。中青報·中青網(wǎng)記者 李雋輝/攝
10月14日,云南昆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園的“扶荔宮”生物多樣性體驗園,記者們在館內(nèi)參觀采訪。中青報·中青網(wǎng)記者 李雋輝/攝
10月14日,云南昆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園的“扶荔宮”生物多樣性體驗園,生態(tài)環(huán)境部部長黃潤秋(前右二)在館內(nèi)參觀。中青報·中青網(wǎng)記者 李雋輝/攝
10月14日,云南昆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園的“扶荔宮”生物多樣性體驗園,云南本地植物紫紋兜蘭。中青報·中青網(wǎng)記者 李雋輝/攝
10月14日,云南昆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園的“扶荔宮”生物多樣性體驗園,參加COP15大會的相關(guān)人員在館內(nèi)參觀。中青報·中青網(wǎng)記者 李雋輝/攝
10月14日,云南昆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園的“扶荔宮”生物多樣性體驗園,種子博物館展示區(qū),各種植物種子被“裝”在亞克力材料中。中青報·中青網(wǎng)記者 李雋輝/攝
10月14日,云南昆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園的“扶荔宮”生物多樣性體驗園,記者們在種子博物館展區(qū)參觀。中青報·中青網(wǎng)記者 李雋輝/攝
10月14日,云南昆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園的“扶荔宮”生物多樣性體驗園,記者們在種子博物館展區(qū)參觀。中青報·中青網(wǎng)記者 李雋輝/攝 ?。ㄖ袊嗄陥?2021年10月14日) 來源:https://s.cyol.com/articles/2021-10/14/content_DE7PRytj.html |
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備05000394號】
地址:中國云南省昆明市藍黑路132號 郵政編碼:650201
點擊這里聯(lián)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