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香蕉午夜国产理论电影_国产欧美视频在线播放_小早川怜子亚洲重口味_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午夜主播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location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動態(tài) > 科研進展
left
新聞動態(tài)
科研進展

昆明植物所菊科絹毛苣屬、肉菊屬與合頭菊屬的系統(tǒng)學和生物地理學研究取得新進展

文章來源:生物多樣性與生物地理學重點實驗室  |  發(fā)布時間:2011-04-01  |  作者:張建文  |  瀏覽次數(shù):  |  【打印】 【關閉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孫航研究員帶領的課題組,在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fā)展計劃(973)(2007CB411601)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0625004, 40930209, 31000101)等項目的資助下,對分布在青藏高原—喜馬拉雅地區(qū)的絹毛苣屬(Soroseris)、肉菊屬(Stebbinsia)與合頭菊屬(Syncalathium)植物進行了分子系統(tǒng)發(fā)育和生物地理學研究,其目的在于探究青藏高原地區(qū)植物的物種成因以及進化模式。

菊科絹毛苣屬、肉菊屬與合頭菊屬為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區(qū)的特有類群。本研究利用ITS,trnL-FpsbA-trnH對三屬植物進了分子系統(tǒng)學分析和生物地理學探討,分析結果表明肉菊應該歸并于絹毛苣屬,而合頭菊屬分為兩支:狹義合頭菊屬(Syncalathium s.str.)與康滇合頭菊(Syncalathium souliei),前者位于還陽參亞族,而后者位于萵苣亞族并與廣義萵苣屬親緣,所以康滇合頭菊應該作為Lactuca souliei放回原廣義萵苣屬,具體分類學處理將另行發(fā)表(新屬-假合頭菊屬Parasyncalathium);同時發(fā)現(xiàn)這些類群在此區(qū)域存在著三種進化模式,如絹毛苣屬為一快速輻射進化而成的類群;狹義合頭菊屬為替代分布,進而發(fā)現(xiàn)其具有異域分化進程,本屬可能是從青藏高原東北部的甘肅、青海和四川逐步向青藏高原腹地演化;而狹義合頭菊屬與康滇合頭菊間由于同處于青藏高原惡劣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選擇壓力和氣候變化,進而存在形態(tài)趨同進化模式。生物地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廣義絹毛苣屬和原合頭菊屬均為年輕的分化類群,其大概起源和分化時間為1.56—8.44百萬年前;從而結合地質(zhì)學資料和現(xiàn)有系統(tǒng)學研究結果推斷這些年輕類群應該是在青藏高原的隆升過程中隨著環(huán)境的變化和流石灘生境的破碎化而形成。

該研究成果已在2011年出版的Taxon期刊上發(fā)表。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備05000394號
地址:中國云南省昆明市藍黑路132號  郵政編碼:650201    點擊這里聯(lián)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