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香蕉午夜国产理论电影_国产欧美视频在线播放_小早川怜子亚洲重口味_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午夜主播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location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動態(tài) > 科研進展
left
新聞動態(tài)
科研進展

昆明植物所在異型花柱植物花表型多態(tài)性維持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文章來源:生物多樣性與生物地理學重點實驗室  |  發(fā)布時間:2012-07-20  |  作者:周偉  |  瀏覽次數:  |  【打印】 【關閉

 

被子植物花表型多態(tài)現象在種內的維持與穩(wěn)定受其自身遺傳和生態(tài)選擇等內外因素的相互作用影響。隨機因素,如奠基者效應、瓶頸效應和遺傳漂變等可能對物種分布區(qū)內特定居群,尤其是作用于分布區(qū)邊緣居群時對居群性別表型多態(tài)性的保持與丟失可能具有重要影響。然而到目前為止,仍缺乏確鑿有效的證據支持這類假說。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李德銖研究員和王紅研究員共同指導的周偉博士,以中國-喜馬拉雅特有的二型花柱的茜草科植物滇丁香(Luculia pinceana)為研究對象,依據譜系溯祖理論,采用花表型、繁育系統(tǒng)和分子標記相結合的分析方法,探討了隨機因素對來自中國西南部和鄰近國家的25個不同分布區(qū)域內花型多態(tài)性維持機制。研究發(fā)現,其花型結構在居群間呈現高度變異,二態(tài)居群與單態(tài)居群間存在繁育方式由非選型交配向自交和同型異交的轉變。單態(tài)居群應對繁育方式轉變同時體現在個體和群體兩個水平上,即單花水平上雌雄異位距離顯著縮小以提高自交率,多花水平上,它們的雌雄器官空間非法重疊程度顯著提高以促進同株異花授粉和異株授粉。約在早更新世滇丁香分化成兩個全部由二態(tài)居群構成的譜系分支,即中西部分支和東部分支;末次盛冰期后,中西部分支的長花柱型個體通過奠基者效應建立單態(tài)長花柱型居群;隨后,以花粉為主要媒介的短花柱型決定基因的輸入,使得部分單態(tài)長花柱型種群被逐漸侵蝕為偏態(tài)居群。研究首次證實了居群擴張過程中的奠基者效應致使異型花柱植物邊緣區(qū)居群花表型多態(tài)性丟失,而多態(tài)與單態(tài)居群間的基因交流是后者居群多態(tài)結構恢復建立的重要演化途徑。該項研究是與加拿大多倫多大學Spencer Barrett教授合作完成的。

以上研究結果日前在國際生態(tài)學主流期刊《Molecular Ecology》上在線發(fā)表。該研究得到973項目(2007CB411600)資助。文章鏈接: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j.1365-294X.2012.05707.x/abstract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備05000394號
地址:中國云南省昆明市藍黑路132號  郵政編碼:650201    點擊這里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