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動態(tài)
|
頭條新聞
昆明植物所舉行《中華大典·生物學典·植物分典》編纂工作總結(jié)會議 文章來源:科技合作處 | 發(fā)布時間:2018-03-27 | 作者:楊云珊 | 瀏覽次數(shù): | 【打印】 【關閉】 2018年3月23日,《中華大典·生物學典·植物分典》編纂工作總結(jié)會暨贈書儀式在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舉行。云南出版集團黨委委員、云南教育出版社社長胡平;云南省教育出版社副社長楊云寶,項目負責人何學惠;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黨委書記楊永平;《植物分典》編纂單位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所、中國科學院江蘇省植物所、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河南師范大學、云南大學、云南省中醫(yī)學院等參編作者,以及研究所中層干部、離退休、在職職工和研究生百余人參加儀式。會議由昆明植物所科技合作處處長朱衛(wèi)東主持。 楊永平首先代表昆明植物所向編委會及出版社致歡迎詞,并向《植物分典》的編纂出版表示祝賀,向編者和出版社致謝!胡平代表云南出版集團致辭,并介紹了《中華大典·生物學典》項目的背景;楊云寶介紹了云南教育出版社在編輯出版過程中付出的努力和艱辛。《中華大典·生物學典》副主編、中國科學院昆明分院李德銖院長介紹《植物分典》編纂背景及歷程,并向主編吳征鎰先生致以崇高的敬意?!吨参锓值洹烦崭敝骶巺未撼芯繂T做了編纂工作總結(jié)匯報,介紹了《植物分典》的十年編纂歷程,動情回顧了吳老及所有參編者為《植物分典》編纂走過的漫漫艱辛路,令在場人員無不動容。云南教育出版社何學惠女士總結(jié)了編輯出版工作?!吨参锓值洹犯敝骶幣砣A研究員和徐增萊研究員代表編纂作者發(fā)言,感慨十年編纂的不易及出版后的喜悅。 在編纂工作總結(jié)會議暨贈書儀式上,云南教育出版社胡平社長向昆明植物所贈送了《中華大典·生物學典》(共八冊),楊永平書記代表昆明植物所接受贈書。 《中華大典·生物學典》
《中華大典·生物學典·植物分典》于2007年6月啟動,由昆明植物所主持編纂,吳征鎰任主編,呂春朝任常務副主編,徐增萊、彭華、黃宏文任副主編。參加編纂單位有:昆明植物研究所、江蘇省植物研究所、華南植物園、武漢植物園、云南大學、河南師范大學、云南中醫(yī)學院、中科院植物所、中科院自然科學史所、仲愷農(nóng)業(yè)工程學院、上海科技館、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等12個單位,90余位編者參加編纂,其中年齡在70歲以上有24位。在主編吳征鎰院士的帶領下,各位參編者學習古籍植物物種考據(jù)研究,對收錄的古籍文獻進行合理疏分,這一漫長而艱辛的編纂工作持續(xù)整整十年。該分典于2017年10月由云南出版集團、云南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發(fā)行。 《植物分典》主編吳征鎰院士為編纂做出奠基性貢獻。2006年,云南教育出版社和《中華大典》主編任繼愈誠邀吳征鎰?chuàng)巍渡飳W典》主編。吳征鎰院士踐行“扶上馬,送一程”的承諾,90高齡仍每天工作5小時,撰寫啟蒙文章“學古字習古文與編典——略談小學、選學、樸學、漢學”,介紹編典原則、方法和需要具備的基礎知識,使作者得到有益啟迪和實際幫助。他提出采用恩格勒系統(tǒng)作為制定《植物分典》編典框架的依據(jù),每一個種必須加上植物學拉丁名,以與現(xiàn)代植物分類學接軌。吳院士不顧年邁,在目力不濟的情況下親自梳理《草木典》中的植物,注明植物所屬科、屬、種名,同時提出承擔編典任務的作者人選,親自與作者對各自承擔的編典任務進行交流討論,有的放矢地幫助編典。吳老整理《植物分典》引用書目,并撰寫引用書目按語,為普查古籍提供入門指引。匯編引用參考書目達3000余種,為作者大體劃定參考古籍范圍,不至在浩如煙海的中華古籍面前束手無策。吳院士認為植物的地理分布是植物學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故建議普查1911年以前的《地方志》,并增加“分布”緯目,得到大典辦批準。武素功、方瑞征赴北京普查《地方志》2000余卷冊,他們不顧辛勞,多次長駐北京查閱地方志文獻,歷時3年。由于用眼過度,至2011年,吳院士雙目幾近失明,但仍讓工作人員讀《草木典》給他聽,幫助作者梳理和考訂古籍植物。生命不息,工作不止,鞠躬盡瘁。 參加《植物分典》編纂的年邁作者把最后的十年夕陽無私奉獻給《植物分典》,在編典過程中陳介、臧穆、武素功、吳征鎰、湯彥承、汪子春、陳書坤等7位編委先后辭世,我們深切緬懷他們的貢獻和功績。中青年作者心懷使命感,在科研任務繁重的情況下,堅持編典,貢獻不凡。十年編典,各位作者把“文化自信”理念寫入每一個種的字里行間。 據(jù)悉,《中華大典·生物學典·植物分典》共四冊,計736萬字,收錄古籍植物插圖5158幅,彩插257幅。考證29綱102目285科1978種植物類群,包括細菌、藻類、真菌、地衣、苔蘚、蕨類、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其中種子植物1802種,占91.1%,細菌、藻類、真菌、地衣、苔蘚、蕨類等各類群176種,占8.9%。有1923種植物考訂到植物種的學名,占97.2%,有55種考訂到屬名,占2.8%。 《植物分典》引錄古籍文獻突出植物物種生物學特性。編者在浩如煙海的古籍文獻中,深入考據(jù)古籍中的植物生物學特征、生長習性和生態(tài)環(huán)境。所收錄的植物物種,利用現(xiàn)代植物學分類系統(tǒng)制定編典框架,使用規(guī)范的拉丁文植物學名,故而能起到貫通古今,連接中外的橋梁作用。編典普查了1911年以前3000余卷冊古籍文獻,并按緯目進行合理疏分;普查《地方志》2000余卷冊,增加“分布”緯目,查明植物古代地理分布,涵蓋中華大地。為方便讀者使用,還編制植物學名和中名索引。并籍普查古籍工作編著《中國生物學古籍題錄》(2013),由云南出版集團、云南教育出版社出版。中華古籍記載植物文獻內(nèi)容豐富多彩,在植物考據(jù)學幾成絕學的情況下,《植物分典》的編纂有力推進植物考據(jù)學的進步,傳承中華優(yōu)秀古籍科學文化仍任重道遠。 編纂類書是中國古代文獻學上的一大創(chuàng)造,前有唐代的《藝文聚類》、宋代的《太平御覽》、明代的《永樂大典》、清代的《古今圖書集成》?!吨腥A大典》包羅宏富,涵納各家、各派思想和歷代志書的優(yōu)秀文獻資料。《中華大典·生物學典》記載古籍生物3000余種,回答在中華古籍文獻里記載有多少種動物和植物的問題。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一帶一路”建設中,《生物學典》可提供一定的歷史幫助,推進國際人文歷史交流融合。 [video:云南新聞聯(lián)播20180324] 云南新聞聯(lián)播:《中華大典·生物學典·植物分典》編篆完成 對外發(fā)售 ![]() 《中華大典·生物學典》編委會牽頭單位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黨委書記、副所長,云南吳征鎰科學基金會理事長楊永平先生致辭 ![]() 《中華大典·生物學典》項目主持單位云南出版集團公司黨委委員、云南教育出版社社長胡平先生致辭
![]() 云南教育出版社副社長楊云寶先生發(fā)言 ![]() 《中華大典·生物學典》副主編、中科院昆明分院院長、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李德銖先生發(fā)言
《中華大典·生物學典》副主編、《植物分典》常務副主編呂春朝先生作編篆工作匯報
《中華大典·生物學典》項目負責人何學惠女士作編輯出版總結(jié)
《中華大典·生物學典·植物分典》副主編、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彭華先生發(fā)言
《中華大典·生物學典·植物分典》副主編、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徐增萊先生發(fā)言
云南教育出版社胡平社長向中科院昆明植物所楊永平書記贈送《中華大典·生物分典》
會議合影 (責任編輯:李雪)
|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備05000394號】
地址:中國云南省昆明市藍黑路132號 郵政編碼:650201
點擊這里聯(lián)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