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動態(tài)
|
工作進展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2019年度十大進展”于2020年1月10日揭曉。本次評選通過前期摸底篩選、意見征求、各部門推薦等環(huán)節(jié),共推選出20件重要事件。經過全所師生網絡投票和學術委員會評議,最終評選出了十條重要進展。分別是: 1、郝小江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院士是國家設立的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每兩年增選一次,歷來受到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科技界和全社會廣泛關注。2019年院士增選工作中昆明植物研究所郝小江研究員當選生命科學和醫(yī)學學部院士。
2、周鉉被九三學社中央授予“九三楷?!?/span> 周鉉,河南新鄭人,長期從事植物種類和植物形態(tài)研究工作,我國著名天麻專家。周鉉老師長期在貧困邊遠地區(qū)開展精準扶貧,為天麻產業(yè)發(fā)展做出卓越貢獻。2019年11月,被九三學社中央授予“九三楷?!狈Q號。
3、除蟲菊天然農藥研發(fā)和產業(yè)化成果獲云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2019年,本所一批重要的科技成果獲得各類獎項:“高含量新型天然除蟲菊酯綠色農藥研發(fā)及產業(yè)化應用”獲云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十四種資源植物的化學及生物活性”、“蓖麻胚乳油脂累積的生理與分子基礎研究”獲云南省自然科學二等獎等。
4、天然產物發(fā)現與合成取得新進展 圍繞“重要藥用植物類群”與“特色結構類型天然產物”對40余種植物開展研究,發(fā)現新天然產物700余個,活性分子100余個;發(fā)現多個分子抗腫瘤作用機制;分離并合成了新穎間苯三酚雜萜,全合成perezoperezone,完成托品烷生物堿的生物合成。
5、云南省真菌多樣性與綠色發(fā)展重點實驗室獲批建設 2019年“云南省真菌多樣性與綠色發(fā)展重點實驗室”獲云南省科技廳批準建設,該實驗室整合了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和西南林業(yè)大學在真菌多樣性、真菌與植物互作、真菌資源等方面的力量,在激烈競爭中成功入圍。 6、昆明植物園研學基地獲首批中國科普研學聯盟十佳品牌 圍繞國家研學需求,昆明植物園致力青少年非正式教育,開發(fā)多樣化研學課程40個,受到學校、家長和社會一致好評。“昆明植物園研學基地”獲首批中國科普研學聯盟十佳品牌,為中國科學院唯一一家獲得此榮譽的單位。
7、聯合發(fā)布《云南省外來入侵物種名錄(2019版)》 在《云南省生物物種名錄(2016版)》、《云南省生物物種紅色名錄(2017版)》的基礎上,通過現有資料和數據的整理整合,補充近年來的野外調查成果,建立了云南省外來入侵生物物種數據庫,采用綜合分析和專家審核相結合的方法,系統整理和編研了《云南省外來入侵物種名錄(2019版)》。該名錄是目前云南省最準確、最系統、最權威的外來入侵生物物種清單,發(fā)布后產生了廣泛影響和關注,被《人民日報》、新華社等國內重要媒體專題報道。
8、揭示高山冰緣帶物種適應分化新機制 依托于“絲路環(huán)境”A類先導專項及“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重大專項,陳家輝、張體操等人通過基因組學研究,為高山冰緣帶植物小墊柳和須彌芥的適應性演化和分化機制提供了證據,相關成果2019年發(fā)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
9、“一帶一路”發(fā)展中國家科技合作共同體建設取得重要進展 踐行“一帶一路”倡議,通過共建聯合實驗室、培養(yǎng)高層次人才,綜合提升緬甸科研實力;提供培訓,推動“一帶一路”國家科技人文交流;促進區(qū)域內植物多樣性研究和保護的合作及知識共享。
10、建成保藏條件國內一流的植物標本館 在國家基建修繕專項支持下,我所標本館智能溫濕度控制系統和氣體滅火系統修繕完畢并通過了預驗收。至此,標本保藏庫房常年溫度和濕度實現智能控制。兩系統的建成使我所標本保藏條件達到了全國領先水平。
(責任編輯:李雪)
|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備05000394號】
地址:中國云南省昆明市藍黑路132號 郵政編碼:650201
點擊這里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