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香蕉午夜国产理论电影_国产欧美视频在线播放_小早川怜子亚洲重口味_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午夜主播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location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動態(tài) > 工作進展
left
新聞動態(tài)
工作進展

《種子故事—珍稀瀕危植物種子》正式出版

文章來源: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  |  發(fā)布時間:2020-04-28  |  作者:文/杜燕,楊湘云;圖/李漣漪  |  瀏覽次數(shù):  |  【打印】 【關閉

 

  種子是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繁殖和傳播器官,在形態(tài)、結構和生理上千變萬化,每一種種子都有其獨特的物種特性。它們不僅能夠自力更生地傳播,還能借助果皮、花萼、花托,甚至植株等,利用風、水、動物等進行傳播,其中蘊藏著極大的生存智慧。如龍腦香科常綠大喬木東京龍腦香的種子較大,傳播時它會借助頂部萼片形成的兩個大翅膀如直升飛機一般緩慢降落地面,并隨風飄移一段距離,從而保證種子安全的同時,爭取更大的生存機會。種子在進化過程中形成的這些智慧策略,保證了它們即使處于惡劣的地質和氣候條件下,仍能生生不息,不斷繁衍,從而為種子植物取代蕨類植物,發(fā)展為當今植物界的主體做出了重要貢獻。 

  珍稀瀕危植物中包括了一些起源久遠、近緣類群多已滅絕、目前較為孤立、進化緩慢且分布區(qū)極為狹窄的孑遺植物,如我國的蘇鐵、銀杏、水松、珙桐等,這些植物正是由于其種子特殊的繁殖和傳播策略,才使其經過上億年的時間,經歷了激烈的地質運動和氣候變化,仍能成功繁衍至今。人們不禁會問:“既然珍稀瀕危植物種子具有獨特的生存智慧,為什么還會瀕危呢?” 

  在中國科學院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同時也是國家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國家重要野生植物種質資源庫),這個國際一流的野生植物種子保藏和共享服務平臺上,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種質保藏中心的杜燕、楊湘云等選取了15種在物種類群、起源時間、生活型和生長環(huán)境,以及種子形態(tài)結構、傳播方式、貯藏特性和萌發(fā)特性方面具有代表性的珍稀瀕危植物種子進行研究,然后通過種子智慧策略這根主線將其串連起來,配以生動的語言和精美的圖片,講述它們獨特的生存智慧,同時利用矛盾分析法分析其瀕危原因,進而提出保護建議的方式,編著完成了《種子故事珍稀瀕危植物種子》一書,全書118160千字,于20204月正式出版。 

  該書是我國有關珍稀瀕危植物種子的一本科普讀物,它的出版將有助于引起人們的共鳴和思考,自覺形成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進而推進我國生態(tài)文明建設,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 

 

(責任編輯:李雪)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備05000394號
地址:中國云南省昆明市藍黑路132號  郵政編碼:650201    點擊這里聯(lián)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