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動態(tài)
|
工作進展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綜合保護團隊的刀志靈、蔡磊、郭世偉、張品等團隊成員,執(zhí)行科技部科技基礎資源調查專項“中國西南地區(qū)極小種群野生植物調查與種質保存”(項目編號:2017FY100100)野外調查工作,于2020年5月28日至2020年6月7日,對滇東北、滇北地區(qū)分布的極小種群野生植物進行了調查。 本次調查的目標物種為:圓葉玉蘭(Magnolia sinensis)、昭通秋海棠(Begonia gaganepainiana)云南百部(Stemona mairei)、旱地木槿(Hibiscus aridicola)、西南遠志(Polygala crotalarioides)、鵝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調查組根據(jù)掌握的資料,到云南宣威市、鹽津縣、巧家縣、永仁縣、元謀縣及四川會理縣、會東縣、仁和區(qū)等地開展調查,發(fā)現(xiàn)據(jù)說分布在宣威市的圓葉玉蘭實為西康玉蘭(Magnolia wilsonii),昭通秋海棠只調查到疑似種(未開花,其與川邊秋海棠Begonia duclouxii極其相似),其它物種都按規(guī)程完成了調查。 此次調查中,在當?shù)氐牧植莶块T和保護區(qū)管理部門支持與幫助下,首次在云南境內調查到西南遠志的野外分布點,但其生境干旱(今年尤其嚴重),并部分遭到修路等人為破壞,每個分布點都只發(fā)現(xiàn)極少的個體。調查西南遠志時還在永仁縣、元謀縣發(fā)現(xiàn)了極小種群野生植物龍棕(Trachycarpus nanus)新的分布點,拍照并做了記錄,向相關調查團隊提供了分布點信息。在巧家縣調查時,發(fā)現(xiàn)毛瓣杓蘭(Cypripedium fargesii)居群,正好是花期,拍攝照片,做了相應的記錄。另外,調查云南百部時,在四川會理縣皎金沙江邊發(fā)現(xiàn)一個較大的云南百部新分布點,向項目四川調查團隊進行了交流。 云南百部、西南遠志等物種分布于金沙江干熱河谷地帶,天干物燥,容易引起山火,且由于修路、庫區(qū)建設等造成一定的生境破壞。同時,兩個物種都可藥用,常被采挖,導致種群數(shù)量不斷減少,應該采取有效的保護措施(如保護小區(qū))進行保護。
圖1:A、西南遠志Polygala crotalarioides;B、云南百部Stemona mairei;C-D、龍棕Trachycarpus nanus。(攝影:A刀志靈、B-D張品)
圖2:A-B毛瓣杓蘭Cypripedium fargesii;C-D、西康天女花Oyama wilsonii。(攝影:A-B張品、C-D郭世偉)
圖3:A-B 調查工作照(攝影:A-B 蔡磊) (責任編輯:李雪)
|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備05000394號】
地址:中國云南省昆明市藍黑路132號 郵政編碼:650201
點擊這里聯(lián)系我們